激发网生代创造力,数字文化技术激活“新科普”
提到月球探索,人们会想到什么?是古老的嫦娥奔月传说,吴刚与桂树?还是科幻电影中的霸天虎飞船?在欢乐世界休闲竞技手游网易《蛋仔派对》中,这个问题有了新答案。
近期,新华社卫星新闻实验室与《蛋仔派对》联手打造了一场引人入胜的航天科普联动:双方推出的两张场景地图——《贝贝的太空梦》和《贝贝的探月之旅》已有超过790万用户游玩体验并因此完成了“月球漫游”。
为配合此次科普合作,《蛋仔派对》在游戏内建立了一个虚拟“月球基地”,通过“游戏探索”的设置让用户以打卡、收集等趣味互动,潜移默化地了解、学习探月小常识。探月的宏大叙事,就这样融入年轻人的日常娱乐。
作为互联网原住民,当下年轻一代的成长过程正处于数字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时期。如何借助年轻人对数字技术天然的亲近感提升其科学素养,是数字文化时代的重要命题。
正如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孙云晓所言:“在网络时代,青少年的媒介素养、网络素养教育最核心的是4个字——赋权赋能。”因势利导,以网络游戏等数字文化产品为渠道,满足年轻一代的学习欲,激发其创造力,是用好互联网、用好数字技术的最佳选择之一。
这次科普联动专门邀请了深空探测项目参与科学家、中国科学院副研究员芶盛担任科学顾问,全程指导场景地图设计工作,确保内容符合科学要求。芶盛还以视频形式在游戏内进行趣味科普,探索提高用户科学素养新形式。这一名为《贝贝的登月日记》系列科普视频全网播放量超过1500万次。
相比单向输入的传统科普形式,《蛋仔派对》与新华社卫星新闻实验室充分利用了游戏这一流行媒介,扩大科普范围,加深科普效果:将带有探月元素的通关视频、科普视频发布到社交平台吸引更多玩家加入,并引导用户参加《蛋仔派对》官方推出的“月球漫游记”地图搭建赛——用户在接受、消化科普知识后,通过自己的理解,发挥想象力和创意力,创造自己心目中的月球漫游世界。
比如在《一轮明月照红心》地图中,作者将中国航天的伟大历程融入地图关卡,玩家可以边玩边打卡中国航天重要节点;《月漫季》的作者则借地图表达对于月球上也有四季、生机的期望,目前已有114万玩家在该地图中游玩打卡。
芶盛老师认为,这批用户自制地图新颖有趣,其中不乏构思精巧、具有知识性的地图。例如,《一轮明月照红心》和《明月照古今》两幅地图,前者串联起我国古代万户飞天的传说和当代探月、探火、探日等重大航天事件,后者则以古诗的形式引入月相,以独特视角展示月相变化。
《蛋仔派对》强大的地图编辑器功能使得超过2600万创作者在游戏中脑洞大开,将天马行空的创意落地为可体验可欣赏的地图。《蛋仔派对》专门推出“创作者平台”,集成了地图数据、通知信息、征稿活动等板块,还通过推行签约机制,使创作者与游戏建立更紧密合作关系,促进内容创作良性循环。
此前《蛋仔派对》就曾在知识科普与游戏内容融合上进行过尝试:结合游戏的UGC优势,以生动的交互场景为玩家们构建了一座寓教于乐的“虚拟知识乐园”。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例,展示戏曲文化的《噗噗女将》、再现陶渊明梦境的《桃花源记》、反映圆明园历史沧桑的《万花镇》等场景地图,都曾收获玩家广泛好评。
游戏科普是航天大国的共同选择。随着我国探月计划逐步推进,未来还将有更多丰富的科普资源以创新形式呈现给公众。此次新华社卫星新闻实验室与《蛋仔派对》的科普联动只是一个开始,为公众了解探月、接触航天打开了一扇新窗。未来,人们可能看到更多科普项目与游戏技术相结合,让科学更贴近生活。而更多年轻人的科学创造力和探索精神被激发,也将为航天强国建设注入新的活力。(完)